目前,IDMVS客户端中支持三种NG存图功能:手动存图、FTP存图以及本地存图。
1.1、配置手动存图参数:
可设置抓图的路径设置和抓图偏好设置。找到上方菜单栏的设置-录像/抓图选型,点击进入。
参数说明:
保存路径:可设置保存图片的默认路径。
自动存储:若开启功能,将直接保存在默认路径下,若不开启,则弹窗自由选
参数说明:
图像格式:分为BMP、RAW以及JPG三种格式,选择JPG即可。
保存类型:分为默认、渲染图以及默认+渲染图三种类型,默认即可。
保存策略:分为ALL、OK、NG三种,默认即可。
图像质量:分为普通、较好以及最佳三种,仅JPG格式支持设置,建议选择较好级别。
文件命名规格:可自定义设置图像文件名称的前缀,默认即可。
连续抓图模式:分为按数目抓图和按时间抓图两种方式。
1.2、手动存图操作:
抓图图标在图像预览窗口右上角的工具栏中。选择,点击一次,即自动保存一张图片;选择
,点击一次,即自动保存连续图片。
FTP存图功能需在Normal模式且触发开启状态下使用。
2.1、创建FTP服务器:
不同FTP服务器,配置步骤有所不同,可以参考网上教程,这里不再赘述。
IDMVS提供FTP服务器配置功能,使用该功能必须保持客户端开启状态。找到上方菜单栏的设置-FTP服务选型,点击进入。
参数说明:
服务端口:设置传输数据的FTP服务器的主机端口,若端口已被占用需切换。
用户名称:设置FTP服务器的用户名称,默认即可。
密码:设置FTP服务器的登录密码,默认即可。
保存路径:可设置FTP服务器文件传输的保存路径。
自动运行:启用参数,登录客户端后FTP服务器自动运行。
2.2、配置FTP通信协议:
找到相机配置界面的“6.通信配置”-通讯协议,选择“FTP文本传输协议”。
参数说明:
FTP协议:启用参数,可设置FTP相关参数。
FTP主机地址:输入FTP的主机IP地址,为当前客户端的主机IP地址。
FTP主机端口:输入FTP的主机端口号,参考上一步设置的参数。
FTP用户名:输入FTP的用户名,参考上一步设置的参数。
FTP用户密码:输入FTP的用户密码,参考上一步设置的参数。
2.3、配置FTP存图参数:
找到相机配置界面的“5.数据处理”-数据处理。
参数说明:
输出重传使能:开启该功能,则允许数据重传,可设置重传次数。
FTP图片名称格式化标志符添加:点击右侧的【+】可选择FTP 图片名称包含的内容,可多选。也可直接在此输入图片名称需要包含的内容。
FTP传输条件:分为总是传输、读到码传输以及未读到码传输三种条件。
FTP传输结果包含:分为只传输条码相关内容、只传输图片以及条码相关内容和图片都传输三种内容,选择“只传输图片”。
FTP时间格式:选择文件名中时间的命名类型。
FTP存图策略:分为最新帧、全部帧、指定范围帧以及特定帧四种策略。
2.4、测试FTP存图功能:
找到相机配置界面的“4.输入输出”-输入,触发模式选择“开启”,触发源选择“软触发”,点击执行即可触发一次拍照,如果FTP服务器路径下生成以读码器IP地址命名的文件夹,即表示FTP通信成功。配合其他触发源方式,可配合设备自动收集NG图片。
本地存图功能需在Normal模式且触发开启状态下使用。
3.1、配置本地存图参数:
找到相机配置界面的“5.数据处理”-数据处理。
参数说明:
本地存图模式:分为关闭、无读存图模式两种模式,选择“无读存图模式”。
本地图片类型:分为JPEG、BMP两种类型,建议选择“JPEG”。
本地覆盖策略:分为关闭、最大值模式、循环最大值模式、保留空间模式四种策略,默认“循环最大值模式”即可。
本地覆盖最大计数:本地覆盖策略选择最大值模式和循环最大值模式时需设置。
本地图片名称格式化标志符添加:点击右侧的【+】可选择FTP 图片名称包含的内容,可多选。也可直接在此输入图片名称需要包含的内容。
本地时间格式:选择文件名中时间的命名类型。
本地存图策略:分为最新帧、全部帧、指定范围帧以及特定帧四种策略。
3.2、导出本地图片:
找到相机配置界面的“1.相机连接”,选中当前读码器,右键选择“存储导出”,弹窗选择指定路径,即可导出生成一个“no_read”的文件夹。
手动存图方式效率低,设备生产过程中不太允许,主要用于设备调试前期。
FTP存图方式效果高,可以配合设备自动存储图片,可用于设备运行初期。
本地存图方式效率高,可不间断生产达到收集图片的目的,不过内存受限,主要针对一些NG概率低但仍需持续提升读码率的应用场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