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行业背景
(一)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发展驱动与数据依赖困境
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,计算机视觉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分支,已在自动驾驶、智能安防、机器人视觉等众多领域取得显著成果。目标检测作为计算机视觉的核心任务之一,旨在识别图像或视频中目标的类别与位置,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各类应用的实际效果。传统目标检测算法,如 Faster R - CNN、YOLO 系列等,通过在大规模标注数据集(如 COCO、ImageNet)上进行训练,能够对常见目标实现高精度检测。然而,这种基于大数据驱动的深度学习范式存在明显局限性 —— 模型需要数以万计的标注样本才能有效学习目标特征,若数据量不足,模型极易陷入过拟合,导致检测性能大幅下降。
(二)现实应用场景中的数据稀缺难题
医疗影像分析:在疾病诊断领域,某些罕见病的医学影像样本极为稀缺。例如,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脑部 MRI 影像,由于患病群体小、诊断技术复杂,可用于模型训练的标注数据往往仅有几十到几百例。传统检测模型在如此少量的数据上训练,难以学习到疾病特征的本质规律,无法准确识别微小病变,进而影响疾病的早期筛查与诊断准确性。
遥感图像监测:在环境监测与资源勘探中,利用遥感图像进行目标检测面临诸多挑战。例如,对于珍稀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监测,由于目标分布范围广、出现频率低,获取到的有效图像样本数量有限。此外,新出现的地理目标(如新型建筑、非法采矿点)同样缺乏足够的标注数据,使得传统检测模型难以快速适应并准确检测这些新目标。
工业质量检测:在制造业中,产品缺陷的多样性和稀有性导致难以收集大量的缺陷样本。例如,精密电子元器件的表面缺陷,可能因生产工艺的微小变化而产生新的缺陷类型,每种新缺陷类型的样本数量可能仅有几个或十几个。若使用传统方法,模型无法对这些罕见缺陷进行有效检测,进而影响产品质量控制与生产效率。
技术实现
随着智能制造的发展,工业产品质量检测的自动化需求日益增长。传统人工检测方法效率低下且容易出错,而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检测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热点。传统的缺陷分割方法,如基于 U-net 或 DeepLab 的模型,依赖大量标注数据以实现高精度。
然而,在正常和缺陷样本有限的场景下,这些方法适应性差、计算复杂度高,且对微小尺度缺陷的检测性能不足。此外,制造中的缺陷通常占用极小像素区域,特征信号微弱,且易被复杂表面纹理掩盖,给传统语义分割框架带来显著挑战。为应对这些不足,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优化的 YOLOv11 模型的小样本缺陷检测算法。我们的方法通过一系列创新模块和优化策略,解决了样本稀缺、微小尺度缺陷检测和弱特征提取的问题。本文的主要贡献包括:
• 数据增强策略:针对样本稀缺问题,我们设计了包括左右对称、等比例缩放、旋转和亮度调节等多种数据增强技术,将数据集从 1860 张扩充至 9300 张。这一策略显著增强了模型的泛化能力,特别适用于小批量生产场景中的多样化样本需求。
• 动态卷积模块(C3k2_DynamicConv):为提升微小特征提取能力,我们提出 C3k2_DynamicConv 模块,通过线性层实现的路由机制动态调整卷积核组合,克服传统固定卷积参数的局限性。该模块根据输入特征的自适应性增强了对微小缺陷的敏感性,从而提高检测精度。
• 尺度序列特征融合模块 (SSFF):针对小尺度缺陷的检测难题,我们开发了 SSFF 模块,通过融合多尺度特征图,结合深层特征的高级语义信息和浅层特征的细节信息,有效提升小尺度缺陷的分割性能。该模块通过二维高斯滤波平滑处理,保留显著区域信息并抑制背景噪声。
• 三重特征编码模块 (TFE):为增强弱特征信号的表达,我们设计了 TFE 模块, 通过处理大尺寸特征图并利用ConvBNSiLU (卷积、批量一一化、SiLU 激活函数)进行特征拼接和融合,显著改善模型对复杂背景中微弱缺陷的检测能力。
• 通道与位置注意力机制 (CPAM):为聚焦关键信息,我们引入 CPAM 模块,结合通道注意力和位置注意力网络,优化多尺度特征的处理效率。通道注意力从 TFE 模块提取代表性特征,位置注意力进一步突出 SSFF 模块输出的关键空间位置,从而提升模型对缺陷区域的精准关注。
• 损失函数优化:为解决类别不平衡和困难样本的学习问题,我们设计了结合二元交叉熵(BCE)和 Focal Loss 的复合损失函数,其中 Focal Loss 通过调节因子降低简单样本的权重,促使模型专注于困难样本的训练。这一优化显著提升了模型在复杂缺陷区域的分割性能。
技术可使用性
(1)数据层面:该系统适用于各种样本稀缺、标注成本高的工业与医学领域,具有极强的推广价值。
(2)模型层面:小像素分割任务应用范畴广泛,不仅涵盖工业缺陷检测领域,在医疗诊断方面也大用武之地。
(3)部署层面:系统部署简便,对硬件资源要求低,仅需一张 30 系列 GPU 显卡即可快速完成推理,具备良好的落地性与推广性。
可拓展方向(面向开集识别的异常检测机制)
当前模型在训练集外的测试样本(即开集样本)识别上存在一定局限,尤其当出现训练集中未曾出现过的划痕、污渍、异物等新型缺陷时,模型识别能力明显下降。